近日,六安市人民醫院骨科西院區病區成功完成皖西地區首例關節鏡輔助下背闊肌轉位聯合肱二頭肌長頭腱轉位手術,為一名巨大不可修復性肩袖撕裂的老年女性患者完成肩關節功能重建。該手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骨科在應對復雜肩袖損傷的治療達到新的高度,為巨大不可修復性肩袖撕裂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備嘗“肩”苦 患者夜不能寐
家住六安市裕安區的王奶奶,今年76歲,3年前患有右肩關節疼痛和上舉乏力的癥狀,當時沒有重視,自行口服鎮痛藥物治療,但癥狀并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重。去年開始,洗臉、梳頭、穿衣、上廁所等原本簡單的日常生活變得異常艱難,只能靠左手湊合完成。除此之外,愈來愈嚴重的疼痛不僅限制右肩的活動,更是常常在夜間因為疼痛驚醒,這嚴重影響王奶奶的日常生活,讓她痛苦不堪。在家人陪同下,王奶奶來到六安市人民醫院西院區就診,骨科主任醫師王啟偉接診后,經過詳細查體并結合肩關節影像學檢查,診斷為“巨大不可修復性肩袖撕裂伴肩袖關節病”,建議住院手術治療。
骨科主任醫師王啟偉帶領團隊給患者做體格檢查,研讀術前影像學資料,評估手術風險并制定手術方案。
“肩”定不移 制定精準方案
巨大肩袖撕裂是骨科運動醫學醫師以及關節外科醫師面對的嚴峻挑戰之一,在臨床工作中分為可修復性及不可修復性肩袖撕裂,后者往往是前者的“升級版”,多是由可修復性發展而來,癥狀更嚴重、肩關節功能更差、治療更棘手。不可修復性若再不及時治療則會繼續發展成肩袖關節病,這是肩袖撕裂的晚期表現,也就是王奶奶目前的病情狀態。對于這一階段的肩袖撕裂通常有3種手術方案:一是反式人工全肩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常用的首選治療方式,但也存在局限性,不僅治療費用高昂,而且伴有肩關節旋轉功能的永久受限;二是肩峰下球囊植入術,手術創傷最小,但高價的植入耗材讓很多患者望而卻步;三是背闊肌轉位術,通過手術將人體自身的背闊肌肌腱轉移到肩關節上方,讓其替代原始肩袖來發揮功能,這種手術方式避免在患者體內放置永久移植物,同時最大程度的恢復肩關節生物力學結構并且治療費用低廉,缺點是手術風險較反肩置換更高、手術創傷較球囊植入術大。
王啟偉主任醫師團隊正在為患者實施手術
攻“肩”克難 詮釋妙手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