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癥狀嚴重了,頭部、上肢顫抖得厲害,吃飯沒法拿筷子、端碗,喝水杯子遞不到嘴邊,灑的滿身都是,需要老伴幫忙,生活自理都成了大問題。她感慨:“這病太折磨人了,沒一點生活質量,我簡直是受夠了!”
為尋求進一步治療,她慕名來到六安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向趙光銳副主任醫師求助,經過詳細觀察癥狀、了解病史、專業評估,最終張大媽被確診為“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屬于運動障礙性疾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有家族史。65歲以上老人特發性震顫發病率高達5%。”趙光銳介紹道,特發性震顫主要表現為手部、肢體、頭部、軀干出現不可控的動作性、姿勢性、意向性震顫。目前,難治性特發性震顫的治療首選手術治療,一個直徑1.27毫米的“神針”就能解決大問題。原理是通過植入大腦中的電極發放高頻電刺激到控制運動的相關神經核團,電刺激信號會干擾異常神經電活動,將運動控制環路中紊亂的神經遞質恢復到相對正常的功能狀態。這一手術目前是治療特發性震顫、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等神經系統運動障礙性疾病的首選有效的外科手術療法。
入院后,經詳細查體、完善檢查后,手術指征明確,張大媽的病是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在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并與家屬充分溝通后,趙光銳專家團隊為其實施特發性震顫DBS神經調控手術。
對于團隊來說,這種手術已經輕車熟路,手術分為兩大部分,第一步,為張大媽植入腦深部電極,這個過程要求確保電極植入大腦深處特定核團。醫生熟練而細致地放置電極,術中還要進行實時電生理監測,確保最精準的位置。
第二步,在胸部皮膚下放置被稱為脈沖發射器的起搏器樣裝置,并在皮下打通一條“路線”,將電極和刺激器連接起來。
手術過程順利,術后4周,腦起搏器開機調試。開機后,張大媽的震顫癥狀消失了,且沒有出現任何特殊不適反應,不再搖頭晃腦,喝水、吃東西、寫字、拿東西都變正常了。
“就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說,這種難治性震顫是可以通過腦起搏器手術改善生活質量,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壁w光銳醫生建議有類似癥狀的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