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六安市人民醫院西院區骨科為一位70歲男性患者成功開展肩關節鏡下上關節囊重建術,以嫻熟的微創技術、精細的操作,為患者治療巨大不可修復肩袖,讓患者獲得滿意療效。
該患者左肩關節疼痛,左上肢及手部肌力弱,左側胳膊抬不起來,連自己穿衣服都困難,這種狀態已困擾其近十幾年。在外院誤診治為肩周炎,多次保守治療未見明顯改善,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入院后,骨科西院區病區副主任周亮醫生及團隊通過X光和核磁共振發現,該患者的左側肩袖存在巨大損傷。“他的左側肩袖當時看已經沒有了,情況很嚴重,就像是衣服破了一個大窟窿。”周亮醫生說。
針對患者病情,周亮醫生及其團隊經過嚴密的討論,決定對患者進行取同側腓骨長肌腱做的肩關節鏡下上關節囊重建,“整個過程,可以想象成是在補窟窿。”周亮醫生進一步解釋道,“肩袖撕裂就像是衣服上撕開了一個裂縫,導致肩部關節‘轉軸’失效,患者通常表現為肩部疼痛、力量減弱。這個裂縫不會自行閉合,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療,裂縫可能就會變成一個大窟窿。”
患者在聽完周亮醫生的專業分析后,如釋重負地表示:“原來自己不是肩周炎,知道了病因,就有治愈的希望。”還表示希望盡快能進行手術。手術非常成功,整個手術過程持續了四個小時。術后第二天,患者的左側胳膊就能抬起。目前正在進一步恢復中。
周亮醫生介紹:“這位患者的情況不是個例,肩袖損傷有非常高的誤診率。尤其在和肩周炎鑒別診斷過程中,都表現為肩膀抬不起來。而如果把肩袖撕裂當成肩周炎來治療,可能會造成肩袖裂口繼續擴大,導致治療貽誤時機。”
其實,一個區分肩周炎和肩袖撕裂的簡便方法就是:如果肩關節白天、晚上都疼痛,肩膀別人幫忙抬都難以抬起的一般是肩周炎;而肩關節白天不太痛,晚上疼痛重,肩膀可以在別人的幫助下抬起一般是肩袖撕裂。當然,建議患者肩膀持續疼痛,盡量早點就醫,明確診斷,盡早治療。
我院骨科遵循關節炎階梯化治療,包括基礎治療、藥物治療、修復性手術治療及重建手術治療。與傳統“大刀闊斧”的治療手段相比,肩關節鏡下肩袖修復手術是一項微創技術,屬于運動醫學范疇,損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費用也相對較低。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肩關節鏡技術也日益為許多肩關節疾病患者帶來福音。自2018年以來,我院骨科年均開展近200例的肩關節鏡下肩袖修復手術。
近年來,六安市人民醫院骨科,選派骨干醫師外出進修培訓、引進新設備、邀請市外專家現場幫扶等方式,積極致力于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和專科建設,不斷填補我院肩關節鏡的技術空白。此次肩關節鏡下上關節囊重建,成功為患者治療巨大不可修復肩袖,標志著我院骨科微創手術又向前邁進一步,關節鏡技術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