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3D打印創新研究中心落戶六安市人民醫院,據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3D打印創新研究中心是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醫學3D打印交叉研究、臨床應用示范、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基地。中心以個體化、精準化為醫療理念,建成由醫學圖像數字化處理、個體化手術規劃、支具設計和3D模型制造為體系的數字化處理中心,將3D可視化技術、手術模型、個體化導板、康復支具應用于關節、脊柱、泌尿、腦外、呼吸、康復等多個醫學領域,為精準醫療提供技術支撐。六安市人民醫院分中心是六安市首家架構完善、功能齊全的醫學3D打印與數字醫療聯合創新研究中心,目標是將個性化定制的產品應用于臨床,同時在組織工程、生物3D打印等前沿的醫學研究領域建立起系統的研究體系,發掘數字醫學技術的應用場景,引領全市數字醫學技術的發展。
不久,在三維可視化胰腺3D打印技術支持下,六安市人民醫院普外科為一名患者成功制作出胰腺仿真立體模型圖像精準地完成了胰體尾聯合脾臟切除術這是六安首個3D打印中心——六安市人民醫院3D打印創新研究中心落地后利用3D打印技術完成的手術3D打印技術是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光敏樹脂、尼龍粉末、金屬粉末等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目前,該項技術已運用于骨科、腫瘤科、神經外科、普外科、胃腸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對疾病的輔助診斷醫生的術前手術規劃術中的精準定位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三維圖像向實體三維物理模型的跨越式轉變,使得內臟器官和相應的病變部位可以1:1比例的“實物”形式呈現在醫生面前。為手術方案的設計和改進、手術進路的選擇和優化提供極大幫助。
六安市人民醫院醫學3D打印中心主任江淮介紹,目前3D打印技術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即3D可視成像與打印模型、術中定向導板以及定制植入假體。
腫瘤外科一位患者肝右葉巨塊型Ca,脾臟結節狀弱強化灶,運用三維重建精準進行手術;
神經外科一例疑似腦膜瘤,運用到3D打印模型及導板,行腫瘤顱腦開窗切除術;
關節外科病人右側髖關節半脫位伴骨性融合,右側股骨頭缺血壞死。運用到3D打印模型及導板定制骨盆模型;
骨科為一名股骨巨大骨腫瘤患兒定制了1:1全股骨模型,實現了體外模擬植骨、鋼板內固定手術,為尋找適宜內固定器材、防止損傷小兒骨骺板提供了有力依據;
耳鼻喉科為一位小耳畸形患者,定制人耳模型......
此外,為患者量身定制的3D打印金屬植入物如人工關節在也將很快應用于臨床。3D打印及數字技術應用在術前規劃、術中導航、術后康復及個性化定制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對于提升醫院學科建設、醫療服務、科學研究水平以及醫學領域前沿核心競爭力,推動皖西地區的醫學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